您当前的位置:泰斗手机网 > 新闻 > 质量问题频出差别化对待客户 戴尔电脑有售后没服务

质量问题频出差别化对待客户 戴尔电脑有售后没服务

时间:2017-09-08 19:04:02  阅读:1639+ 来源:新浪科技 作者:刘丹

  日前,消费者齐先生给北京商报发来投诉称,今年3月底购买了一款戴尔高端系列“外星人”笔记本电脑,使用后却出现频繁死机,而在售后过程中还遭遇维权难的尴尬处境。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,戴尔电脑售后难其实并非个案。业内专家分析指出,售后服务欠缺是传统PC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,其中戴尔电脑尤为突出,主要原因在于戴尔电脑销售主要以企业级用户为主,家庭用户占比低。

  新电脑十日死机近十次

  原本为了追求高品质、好服务而选择戴尔高端系列“外星人”笔记本电脑的齐先生,却不想反而遭遇到产品问题频发、售后难的尴尬。

  今年3月29日,齐先生购买了两台戴尔公司的15英寸外星人笔记本电脑,其中一台(型号为ALW15ED-3718)自使用之日起就开始频繁死机,北京商报记者从齐先生发来的系统蓝屏死机时间记录也看到,从3月29日到4月12日期间,共有9条蓝屏死机记录。

  针对蓝屏死机问题,戴尔方面售后最初以可能属于系统问题为由,表示待观察一段时间再做定论。直到4月16日,才给出一边给用户提交换机申请,一边更换全新主板以满足客户正常使用的解决方案。

  然而到4月21日,戴尔工程师上门更换新主板时,齐先生却发现,所使用的配件主板为“良品”而并非此前所承诺的新品,因而拒绝更换。

  对于该情况,戴尔公司的解决方案经理Max在给齐先生的回复中,则表示:“戴尔公司在安排服务单的时候都会要求使用全新三包配件,但是否全新配件上出现了一些外观瑕疵导致双方误解,会进一步追查。”同时也表示将根据齐先生的发票推动三包换机。但后来却又被告知,戴尔高层审核后认为齐先生是购机第16日才提出蓝屏问题而拒绝换新。

  随后齐先生便向“3·15”进行投诉,事情再度出现转机,戴尔方面又表示将为齐先生换机,但却未明确具体更换时间,截至记者发稿,戴尔方面也未给予更换。

  售后纠纷非个案

  至于更换配件为何出现“良品”,从拒绝更换到愿意换新等诸多问题,北京商报记者尝试通过戴尔中国官网的新闻热线和邮件与对方联系,但是热点电话显示为空号,邮箱地址也拒收邮件。随后记者又联系了戴尔外星人系列产品技术支持部门,对方表示公司对接媒体有专门部门,稍后会将相关信息进行提交。不过截至发稿,戴尔专门部门并未给予回复。

 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戴尔官方网站也发现,消费者所购买的E-Value代码为“ALW15ED-3718 ”的戴尔电脑,是戴尔高端外星人系列,官方售价15999元,戴尔官网称之为“高能游戏本”。

  然而所谓的高端系列产品,却无法在产品和服务上给予消费保障。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调查还发现,戴尔电脑因为质量问题引发的售后纠纷,其实并非个案。

  上个月也有媒体披露,来自广东的消费者严先生,在京东商城花6000多元购买了一台戴尔外星人系列迷你游戏台式主机,结果使用没几天,同样发生电脑打不开的问题,最后使用仅两个月主板便损坏,更换一次主板后,使用仅一周又再度出现主板损坏的问题。随后严先生提出换机诉求,但是戴尔方面以“维修三次后才能换机”为由拒绝。

 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学生小曹也有过类似遭遇,据媒体报道,大约半年前小曹花5800元买了台戴尔笔记本电脑,结果购买后接连出现卡屏、死机等问题,厂家检测了几次,却以没有质量问题为由,拒绝小曹退款、赔偿及道歉的要求。

  重企业用户轻家庭用户

  谈及上述案例,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洪仕斌认为,这一方面说明了戴尔方面在产品质量把控方面不严,产品可靠性有欠缺,另一方面则表明了戴尔售后服务在流程上和服务上都十分不完善。

  而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则认为,如果一个产品经过两次维修,因为同样的问题都没有修好,那么可以推断该产品无论从设计、制造,还是后期的仓储、销售等过程都可能存在系统性的风险、缺陷或者瑕疵。

 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,戴尔电脑售后服务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戴尔更加重视企业级用户。因为在戴尔的销售额中,家庭用户占5%以内,而大企业占比高达70%,中小企业则占25%。

  另有从业者指出,稳固的市场格局是导致PC厂商忽视售后服务的主要原因所在,同时行业整体利润较低且表现低迷,PC厂商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寻求其他领域的突破,无心提升服务水平。据Gartner发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滑9.6%至6480万台,几乎创下十年来的新低。联想、惠普、戴尔排名前三,PC出货量均有所下滑,市场份额分别为19.3%、17.6%、14.1%。

  但在洪仕斌看来,只要还经营PC业务,不管企业如何转型,本着企业发展和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,都应该积极改善当下的售后状况。

  北京商报记者 陈维/文 宋媛媛/制图